整個餐飲會所設計分為4層,營業(yè)面積近5000㎡,整個空間分為三個區(qū)域:一層和二層為中餐廳和酒廊;這兩層由14m高的挑空空間上下貫通,整面的銅鏡將這個中餐酒吧在視覺上擴展了一倍。四周紅色的冰裂紋鏤空窗棍格將該建筑原本的歐式風格的中庭,變得極具東方魅力。妖燒的漏花窗后是回字形連廊,深色連廊的另一側便是中式大廳和雪茄吧。二層的布局與一層基本相似,分別為中餐廳和SEAFOOD ROOM。三層為宴會區(qū),10個包間可容納上百位賓客;四層為米其林大師餐廳,擁有玻璃天窗的自然田園式中庭與一層酒吧空間相呼應。傳統(tǒng)的英式黑白地磚和整體的明亮色調,與一至三層濃重的中式風格形成了巨大的反差。
與時空交錯的蘭·北京不同,蘭·上海餐飲會所設計的平面布局簡潔明了?;蛟S是由于這棟新古典主義建筑本身的局限,但同時也體現了海派文化中時尚簡潔的審美取向。相較于更追求奢華氣派的男性向的京派文化 ,女性向的海派文化的精髓則在于精致唯美、注重細節(jié)。不可否認,負責蘭·上海餐飲會所設計的設計師正是在此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嘗試。
色調:中式風格的一至三層,從屋項到墻面地板均大量采用了濃重的深木色。為整個餐飲會所空間奠定了神板穩(wěn)重的至調。在此基礎上著名會所設計公司的設計師大膽采用了中國紅、翠綠、羽黃等高純度的顏色,土曾強了視覺沖擊力和戲劇性。諸如一層的中式大廳的所有墻面又被賦予了熱烈的中國紅,就連臨街的窗戶也換上了紅色的彩色玻璃,整面墻壁僅用深色勾畫了一道中式古典圖案的線腳。同樣的手法也運用在三樓的小包廂中,每間包廂的內部都用純色的絹布包裹。每間小包廂在靠近走道的一側,都留有一個取自蘇州園林的漏窗。燈光透過蒙有五彩絹布的漏窗瀉出,使人恍惚間回到五光十色,酒色微醇的老上海。 與中式風格用色的強烈大膽不同,四層的西餐廳以白色調為主,其間點綴了清新淡雅的鵝黃色和碎花家具。各樓層間巨大的反差,使人影響深刻。
手繪:除了出人意料的用色外,蘭·上海會所設計的室內中大量的手繪作品也是其一大特色。二層的中餐廳就被繪上了粉色的中國瓷器紋樣。整個空間被烙上強烈的中式印記時,還被賦予了文靜婉約的古典氣質。三 層的走道中則是大量的白描宮廷人物畫,人物憨態(tài)可掬,古風盎然。最值得稱奇的是,居然整幅畫都是有六十見方的宣紙,精心拼貼、裝裱而成。四層原有的穹頂形門廳,也被描畫上了希臘諸神的圖案 ,兩者相得益彰,形式統(tǒng)一。白描手繪運用得最精到的地方,莫過于樓梯孔雪白的墻壁了,看似隨意地勾畫出水墨畫般的樹枝。打在墻上的光束仿佛一輪明月,掛在這清朗的夜空中,寧靜致遠。時間仿佛在此處凝結,樓梯轉角處的紅酒窖,掩映在這清冷的意境中,越發(fā)顯得唯美典雅。
細節(jié):細節(jié)體現品質。在現在高度機械化的時代里,唯有獨特的不可復制性,才能體現物品的價值。蘭·上海藝術餐廳中的椅子,每一把初看起來似乎都一樣,其實每把的椅背后都有不同的圖案,每一件都是精心特制的,同樣每位客人使用的餐具也不盡相同。本案餐飲會所設計的細節(jié)還體現在那上百個不同的蝴蝶標本、精心選擇搭配的植物墻,以及家具軟包上繡工精致的紋樣。這也許就是蘭會所所一直追求的, 低調內斂卻講究細致的貴族品位。